當我在積極了解市政施工的相關資料時,在新竹市政府觀光處看這一篇新聞「新竹市護城河的石板路將刨除重鋪彩色柏油路」(來源: http://dep-tourism.hccg.gov.tw/web/News?command=showDetail&postId=199025)
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陳全鴻,坐輪椅環島,不過諸多無障礙設施中新竹市護城河的石板路最讓他痛心,不但顛簸難行,部份路寬也不足,新竹市政府工務處陳炳煌處長表示,將召開說明會後刨除石板路面,並重鋪彩色柏油路,至於舊有的石板則選定十七公里海岸適當地點鋪設。
新竹市護城河兩旁的信義路、勝利路石板路段,從89年鋪設以來就爭議不斷,特別是雨天,民眾屢次向工務處反映,跌倒、摔車或是婦女高跟鞋卡住等諸多抱怨,但礙於使用年限受限,以及部份團體反對拆除,延宕至今,如今使用年限已屆,市府可做最適當處理。
不過林政則市長看到媒體報導,有輪椅族行經石板路時,顛到尿失禁感到相當難過和不忍,希望爭議至此為止,回歸專業及民眾行路安全考量,指示工務處陳處長重新檢討後鋪上彩色柏油路面。
至於拆除後的石板,林市長希望物盡其用鋪在十七公里海岸處,讓民眾能自在步行。
陳處長表示,路面刨除重鋪彩色柏油路面將花費四、五百萬元,施工前會向當地里民說明,完工後可考量是否在夜間或特定時段成為行人徒步區,讓民眾悠閒的參加當地舉辦的各項藝文活動,不受顛簸之苦,也讓親水公園真正讓民眾親近。
完工後,林市長並希望邀請殘障團體實地體驗「溝通、路平、燈亮」的市府施政基本目標
也忘了多久以前,看過一篇文章是在講路權的問題。歐洲許多城市,市區中有行人的道路設計,很多路寬都是相對狹窄而且甚至是保留石頭路面,這樣的目的是路狹讓車子開起來比較有壓迫感,路面不平讓車顛簸,所以車子的速度都不快,而讓行人能輕鬆地走在路上,沒有壓力。記得當初,護城河這二旁石路的建設也是有這樣的思維。可惜,可能是蓋的太過顛簸不平了,再加上沒保留一個可讓殘障人士方便的路線,現在這塊石頭路即將消失。
「路權」是一個城市很重要的一環,不把路權還給行人,那再多的公共空間還是無法造就一個舒適豐富的都市生活。幾次到歐洲的某些城市,光走在路上就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,當時也沒有去多想,別人怎麼做到的?去年跟yuka到法國時,有造訪法、德、瑞交界的史特拉斯堡(Strasbourg),現在才知道為什麼走在城市裡能這麼輕鬆,這有個很有意思的歷史轉變,關於輕軌。法國在1930時期,輕軌就遍佈了約一百個城市,但隨著城市現代化,輕軌漸漸被淘汰,取而代之的是愈來愈多的汽車。但是在90年代時,反而因為交通與污染的問題,輕軌又重獲親睞。但是,在史特拉斯堡,人家做事一點都不含糊,以四大重心為目的來重建輕軌:
- 依居民需求,重新調整交通模式
- 提高生活品質為原則
- 強化市中心與廣場
- 擴大公共空間,減少停車場使用面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